数字化背景下的学习模式,将由信息单向传递、以内容为中心,转变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共享式学习;以正式学习为主,转变为在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中的非正式学习为主;由刻板的教师设计和呈现、学生被动学的学习策略,转变为生成性的学习策略。
数字化背景下,学习模式发生了四大转变,尽量满足当前人们学习行为特征的需求。
1.自主开发,打造学习关系网
首先,在数字化学习活动中,学习者从接受者逐渐变为学习资源的开发者。新范式下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资源开发的过程,学习资源在学习者的参与下迭代刷新。另外,学习者可灵活运用学习资源,并与其他学习者进行分享。
这样,经由学习者组成的强连接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性网络形成的弱连接群体,构建起了基于学习者关系的学习资源共同体,为学习资源的协同创建和广泛运用提供了保障。
其次,在Web 2.0 的技术支持下,学习者主动开展自我学习设计成为可能,学习者可根据自身需求主动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过程。
2.共享式学习,打破组织层级限制
如今,学习资源获取的便利性大大增强,从而更多学习活动会发生在学习者遇到现实问题时,即时获取相关学习资源。另外,在各种网络学习平台的支撑下,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讲师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空间距离不再构成障碍,各种交流平台也一定程度上打破组织层级限制,极大增强了学习中的协同、共享、交互。
学习的发生不再完全依靠教师提供的教学内容、课件,而可以通过众多用户共享信息、密切交互来实现学习,从而形成协同共享的学习方式。学习者对传统以内容为中心、信息单向传递的学习的依赖性大大降低,更多学习体现为以需求为导向的协同共享式学习。
3.学习管理系统,从封闭到开放
之前,学习系统如同一个岛屿,在万维网这个巨大的资源海洋中呈现出一个封闭的区域,以一种高度集中和独立的形式运行。
在新的学习范式下,学习管理系统可以作为学习的起点,以及在互联网等各类学习资源平台中搜索与使用资源的路标。而那些链接到互联网或其他工具,并保持版本不断更新的学习管理系统,甚至可以成为个人学习门户网站。
4.非正式学习,虚实融合
在各种移动学习平台、绩效支撑系统的支持下,学习更多地发生在课堂之外的日常工作及业余生活之中。
如前文所说,一些学习正在非正式化,借助网络平台非线性、碎片化地发生。组织构建的绩效支持系统,学习者本人编织的求助网络,以及更大的万维网,构成了虚实融合的学习环境。在这个环境中,非正式学习成为了学习者的主要学习形式,学习者应需及时学习,获取信息。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