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来,企业对培训的重视程度逐年攀升,从开始设立专门的培训岗位,到成立独立的培训部门,再到成立内部的企业大学或商学院,可谓是实现了培训的跨跃式发展,这些充分说明已经有很多企业逐渐把人才培养与组织发展提到了战略高度。
期间,作为培训管理者也经历了一个逐步成长成熟的过程。由最初的培训活动组织者,到如今的培训体系构建者,再到绩效改进顾问、知识管理者、学习项目运营者、学习资源整合者等,在这个过程中,其承担的角色在不断的演变与升级,其从事的工作职责也在逐步迭代与完善。
其中,作为学习资源整合者,培训负责人在课程开发方面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难题,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探索克服困难的方式与方法。
外引课程与企业匹配度不高
多数企业的培训部门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是以引进外部课程为主,但这些课程往往因为缺少行业的针对性,或与企业规模、与企业发展阶段、与企业的文化匹配度不高,导致难以帮助企业解决当下的根本问题,从而使得企业花费了很多人力、物力做了培训,却流于形式,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
随着企业培训领域的专业化发展,越来越多的培训管理者开始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积极地探索解决提升培训课程匹配度的方法。
有些企业会选择将外部讲师的课程进行二次开发后再进行内化,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培训管理者开始选择由内部讲师来主导课程的开发、讲授,以及落地。
课程由外部引进转向企业内生
为了提升课程的针对性,进而保障培训效果,许多企业逐渐由以往的大量引进外部讲师与课程转向课程内生,着力于选拔和培养一批内部培训师,来承担越来越多的人才培养任务。
这样做的好处有两点:
一方面内训师来源于公司的不同部门,不同专业领域,他们更熟知公司业务情况,更容易挖掘企业业务痛点,了解到真实的业务需求,使得他们开发的课程更具有问题针对性。
二是内训师基于培养人才需要,可以对企业内部进行知识和经验萃取,如经典案例的复盘、解析,内部优秀经验的萃取,制作成形式多样的课程,或长课、或微课,或文字、音频、视频或情景动画等形式,从而沉淀成为企业未来可传承的知识资产。
内训师开发课程面临的几个窘境
由内训师来承担企业未来人才培养任务固然很好,但是也会面临着几个难题。
一是许多企业的内训师通常是兼职,这就意味着他们既要完成本部门岗位职责,再兼职做课程开发和授课,其时间和精力不允许。
二是多数内训师是半路出家,缺乏作为培训师专业训练和历练,往往难以保障课程开发的专业品质,以及授课的专业度。
三是有些企业随着需要增多,也会培养一些专职内训师,由于内部需要开发的课程量大,也会面临时间紧、任务重,而人力有限的问题。
因此,许多中大型企业的培训部门开始向外部寻求课程开发服务,由此,课程定制化应需而生。
在线客服
电话咨询
关注我们